数字人民币(DCEP)已经逐步在开始试点,今日去某家超市,自助结账机上的支付选项已经有数字人民币的选项了。上周,北京的一个数字人民币的空投活动,我幸运的中了签,撸了央行200RMB的羊毛,在附近的一个商场吃了顿午餐,感谢政府!

如果只是用在零售终端支付层面,乍一看去的确有点重复造轮子的意思。至于说人民币数字化,就能超越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,这也有点想的太简单了。其实,上述这些看法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技术组成部分-“智能合约“。
”智能合约”的概念最早是在1995年由一个跨领域的法律学者提出来的,通俗的讲,就是把法律契约写入计算机代码中,通过触发合约中约定的条件执行合约。这意味着把法律合同写进法定货币,举个现实的例子,如果双方约定货到付款,一旦触发“货到”这个条件,那么合约就会强制把买方账户里的数字货币划转到卖方账户里,赖账和坏账就会少很多。
一旦”智能合约”随着数字人民币被大面积采用,其可能重新定义法律和金融专业的边界,同时,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会出现,而一些如日中天的商业模式可能会轰然瓦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