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你心中,最牛X的企业家是谁?
乔布斯?巴菲特?马斯克?马云?任正非?董明珠?或是雷军?……
其实无论是谁,他们都有一个相同之处,那就是一看到他们的名字,就会联想到他们的品牌。
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,如果想要持久保持品牌的鲜活力,就必须赋予品牌全新的定义,并且在危机公关时刻,创始人要挺身而出,成为品牌的力量,同时保持品牌的初心。

品牌需要借助创始人的人格魅力,同时吸引一批忠实的用户。这是基于内容消费和人格消费的时代,创始人的人格魅力对于品牌来说十分重要,特别是对于公关危机营销的时候,创始人的价值观和态度会与品牌深度结合。
前段时间中美贸易“大战”,华为成为了美国攻击的对象,任正非这时就站出来说:“华为只是一件商品,这个和爱国和不爱国没有关系,喜欢就买,不喜欢就不买,不要把华为推向了政治。”
这让人们对华为的品牌又多了一份信任与认可。企业创始人独特的个人魅力,其实就是公司的隐形财富。相比于品牌请明星代言人,创始人更具有品牌价值,和企业的契合度更高。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,乔布斯的苹果、马云的阿里、马斯克的特斯拉、雷军的小米、董明珠的格力。
后公关时代的来临,如何建立和维护企业的声誉,在核心没变化的前提下,传统公关的差别就是手法的变化;公关危机一直是不少企业的痛楚,如果公关危机做得不好,那企业危机就有可能被夸大甚至妖魔化。
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广大网络疆域催生出本领多多的网友,从一次次的饭圈偶像出道,粉丝群体的公关意识的觉醒,都令专业人员感到力不从心,从而导致媒体和公关的紧密关系被削弱了,媒体渠道变得更加透明化,公关在媒体中的地位开始降低。
在当前媒体环境和舆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,公众对社会事件、观点认知存在着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,个人言论的发挥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平权,“舆论自由”过度放纵的下场就是言论不受控制,谣言可以通过网络发声“口口相传”,舆论持续发酵,变得不受控制。
危机来临时刻越能考验一个公司的抗压能力,一个成熟的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别在此展现。往往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的时刻,越能显示出这个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。善用情怀营销,才能在危机关键时刻起作用。
调查显示,64%的公司高管深信企业声誉来自CEO的声誉,CEO声誉对企业声誉的贡献度,至少高达50%左右。

罗永浩的至理名言:“彪悍的人生是不需要解释的。”其带有神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励志的创业故事,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锤子科技的“CEO崇拜”。罗永浩擅长用情怀打动消费者,“我做这个公司是为了改变世界的,不是为了挣你们臭钱”。借用罗永浩相声界竞争对手郭德纲的一句话,你不要听人说情怀,情怀这两字一出口就是骗子。当创业偶像变成不负责任的商业流氓,罗永浩和锤子科技也走向了末路。
乔布斯和罗永浩虽然都是利用情怀打动消费者,造势“疯狂”、“改变世界”的梦想。但是乔布斯目的是Think Different广告片所带来的品牌建设效果,不同于罗永浩一出道就张口闭口的情怀营销,乔布斯的造梦是“挽势之举”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品牌,特斯拉的广告花费是0,马斯克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宣传特斯拉的方式,就是品牌人格化。创始人是品牌最好的背书,无数创始人把自己的名字当做品牌名字。
品牌人格化良好运用便能对品牌建设起到实质性作用,将创始人的任何和魅力进而创业经历转移到品牌价值上。马斯克就像漫威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一样,做没有人看好的纯电动车市场,坚持自己,成为许多人眼中具有挑战世界的英雄。把特斯拉跑车送上太空,此举更是使特斯拉成为探索太空的浪漫情怀的代言人。 3 品牌发展后期,创始人的品牌印记、公关印记应该要越来越小。
随着消费人群的迭代发展,创始人本身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,这时候品牌追求的就不再是创始人人设影响力了,而是塑造品牌自己的影响力。
而不是在发生危机公关事件时,还需要年老的创始人出来道歉。品牌在发展后期,应该形成一套自己的成熟的危机公关处理事件体系,而不再是依靠创始人的人设影响力。
品牌只有塑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,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存活下来,单纯依靠创始人是没办法继续发展的,任何品牌想要长期发展下去,创始人的品牌印记越小越好。

事实上,在经历了假货风波后淡出大众视野的陈欧,一直在修炼“自我营销”之术。陈欧作为聚美优品创始人,还有另一个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身份就是“CEO代言人”。
在广告《我为自己代言》播出后,陈欧白手起家的励志经历和阳光帅气的外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,微博粉丝更是暴涨到4000万。纵使陈欧的创始人光环效应给聚美带来了高人气,但过度依赖陈欧的聚美已经越走越远,元老的纷纷离去,非主流业务投资比重不断加重,这样的聚美优品还能跟着陈欧走多远。
在企业家对品牌的影响中,最重要的就是个人形象的塑造,人们对于创始人的口碑会无形地覆盖在对企业的形象上,所以,创始人平时的个人言行也十分重要,要注重自己的身份和形象!